中证网讯(记者 王可)3月25日,以“打造创新主引擎 抢占未来新机遇”为主题的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大会在宝山区金色炉台大厅召开。上海市政府副市长李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钟志华院士出席大会并致辞,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庄木弟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授牌。
李政指出,上海作为国内最早布局发展未来产业的城市之一,2022年9月,上海市政府率先发布了《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 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全面推动未来产业落子布局。上海将立足优势,以更开放的胸怀、更优质的服务、更有力的举措唯一新闻门户站,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全力深化“科技+产业”双链融合,全力推进“项目+人才”双轮驱动,全力完善“载体+平台”双创生态,加快人才、技术、资金、数据等创新要素集聚,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创新高地。
钟志华指出,上海一直是我国的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自2016年以来余热锅炉,中国工程院、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牵头,举办了六届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在国内外科技界、学术界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工程院将以院士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为纽带,深化与上海市的合作海口,在产业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道路上携手并进、深化交流、增进共识,为引导和促进重大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集智聚力,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新兴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李政在大会上为张江、临港和大零号湾3家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授牌。未来产业先导区将在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成果转化、示范应用等方面发挥先导引领作用。上海(张江)未来产业先导区将发挥大科学装置、高能级创新平台和硬核产业集聚优势,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际一流科学城定位,重点布局未来健康、未来芯片、未来智能以及未来能源材料等领域。目标到2030年,未来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左右。上海(临港)未来产业先导区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开放优势和前沿产业集群优势,以国际开放创新为引领,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重点布局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等重点领域。目标到2030年,未来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左右。上海(大零号湾)未来产业先导区将发挥高校资源集聚、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品牌和紫竹国家级高新区高端产业集聚优势,以校企联动融合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活跃为特色,重点布局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三大方向。目标到2030年,未来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左右。
钟志华院士、宁光院士共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医学分中心揭牌。该中心立足上海产业基础和关键领域,以医学成果转化、成果展示、学术交流、科学普及、战略咨询和科技攻关为重点任务,搭建医学科技成果展示与转化平台,更好地对接和满足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发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地优势,推动上海优质医学资源融合创新,打造长三角产医融合新高地。
庄木弟在大会上为202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授牌。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获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隆石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海隆石油集团、上海广为焊接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华兴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获批2022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经过20余年发展,上海市已经形成以100家国家级为引领、915家市级为骨干深印快印、2000余家区级为支撑的企业技术中心三级创新网络。
大会还发布了《2022上海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报告》和《2022上海市质量标杆成果案例集》。《2022上海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报告》分为综合篇、区级篇、企业案例篇三大部分,分别重点反映了上海市、区和企业在产业技术创新方面推出的重要举措、取得的突出成效以及形成的经验做法。综合篇整体分析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国内外产业技术创新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详细分析了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发取得的主要成效以及企业创新水平。区级篇重点反映全市各区在落实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的决策部署下,出台的各项支持产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和举措,以及形成的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为上海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科创中心建设提供支撑。企业案例篇重点反映上海市企业在核心技术攻关淋浴房滑轮、成果转化、创新生态、抢占新赛道等产业技术创新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显著成效,总结形成一批好的经验做法,助力提升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水平。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持续推进“质量标杆”活动,培育挖掘了一批拥有创新性、代表性、引领性质量管理经验和方法的企业,累计128家(次)获“上海市质量标杆”荣誉称号,41家(次)获“全国质量标杆”荣誉称号,数量全国领先。2022年以来,“质量标杆”活动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各行业各类型企业参与质量标杆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基本覆盖了“3+6”重点产业领域,共有34家企业先进经验获评“上海市质量标杆”,6家入选全国质量标杆。